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湖北重要講話精神
加滿油,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荊楚歷史上,2018年4月,注定意義非凡——
在開啟“建成支點、走在前列”新征程、決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刻,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湖北。
“使長江經濟帶成為引領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
“奮力譜寫新時代湖北發展新篇章。”
“推動高質量發展是做好經濟工作的根本要求。要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破’和‘立’上同時發力,加快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加快發展新興產業,增強經濟發展新動能。要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增強供給體系對需求的適應性,使中國質量同中國速度一樣享譽世界。要注重創新驅動發展,緊緊扭住創新這個牛鼻子。”
掌舵領航、舉旗定向。
這是人民領袖對湖北的殷切囑托,這是湖北邁向新征程的強勁號角。
用心領會、用情感悟、用力落實。
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切實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指示,把推動高質量發展作為做好經濟工作的根本要求。連日來,從機關到企業,從武漢到市縣,人們在思考、在謀劃,更在積蓄著澎湃之力——
高質量發展,我們在路上!
堅持一個定力——
高質量發展
草木蔥蘢,群山疊翠。
和煦景明的五一長假,人們沉浸在荊楚美麗河山之時,省發改委大樓內,干部職工們卻“上滿發條”。
5月1日下午,省發改委召開黨組(擴大)會議,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湖北重要講話精神,貫徹落實省委常委擴大會議、省政府黨組(擴大)會議要求,研究部署貫徹落實措施。
“推動高質量發展是做好經濟工作的根本要求。高質量發展就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
“新發展理念,創新是第一位的。”……
總書記的指示,高瞻遠矚,指明方向。
高質量發展,這是我們適應經濟新常態、突破發展關口的現實選擇——
湖北正進入增速換擋、結構調整、動力轉換的關鍵時期,“成長的煩惱”不少:區域競爭加劇、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產業中低級、供給中低端、企業中低效,迫切需要實施創新驅動,邁向高質量發展。
高質量發展,這是湖北的黃金機遇——
經濟增速換擋,恰好是轉方式、調結構的重大機遇。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興起,為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注入新動能。
決不能在激烈競爭中落后,決不能讓發展機遇喪失,決不能在經濟轉型升級中無所作為!
以學習貫徹落實總書記視察湖北重要講話精神為契機,湖北,必須扛責上肩,實打實、硬碰硬,切實推動高質量發展。
“新舊動能轉換是新一輪產業競爭和重大機遇,抓住了高質量發展的機遇就‘出彩’,否則就‘出局’。”省經信委主任王祺揚這樣認識。
“落實‘四個切實’重要要求,為奮力譜寫湖北發展新篇章作出發改貢獻。”目前,省發改委黨組正在緊鑼密鼓謀劃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切實措施。
“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壯大綠色崛起新動能,讓綠色成為富美夷陵的主打色!”宜昌市夷陵區委書記王璽瑋信心滿滿。4月26日,夷陵區就在總書記視察過的太平溪鎮許家沖村,召開區委常委會擴大會議,謀劃下一階段工作。
察勢者智,馭勢者贏。推動高質量發展,全省上下保持定力,橫下一條心,實干到底!
把握一根主線——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切實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要求。把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主線,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主攻方向。”4月28日,省委連夜召開常委擴大會議。
“以更大力度、更實舉措推進高質量發展,堅持破立并舉,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省委常委擴大會議發出堅定有力的聲音。
工業是高質量發展的主陣地,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核心領域。
“破”,要破得徹底。
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減少低端供給和無效供給,湖北一直不懈努力。
“鞏固近幾年來‘破’的成果,嚴控新增鋼鐵、水泥、電解鋁等傳統產能,有效破除無效供給,讓過剩落后產能‘一去不復返’,為新動能發展創造條件、留出空間。”王祺揚說。
“立”,要立得堅定。
傳統產業不等于落后產業,只要先進技術與傳統產業、互聯網與制造業、制造業與服務業深度融合,也能“有中出新”“老樹發新芽”。
省經信委介紹,我省將實施“萬企萬億技改工程”“萬千產業培育工程”,力爭3-5年在重點優勢產業實現萬億產業突破,打造20個千億元以上產業,并培育1000家在國際、國內或全省細分行業的“隱形冠軍”。
同時,培育信息光電子、“芯面端”、智能網聯汽車等世界級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促使新興產業“新枝長新樹”,增強經濟發展新動能,力爭新興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17%以上。
邁向高質量發展,質量建設是關鍵一環。
眼下,“萬千百”質量提升工程在荊楚大地如火如荼:推動10000家中小企業開展質量提升行動,支持1000家規模以上企業導入卓越績效等先進質量管理模式,培育100家質量管理標桿企業。
省質監局局長鄒賢啟表示,全省質監系統將以學習貫徹落實總書記視察湖北重要講話為契機,加強標準建設,以高標準引領質量升級和產業升級;加強品牌塑造,服務企業爭創中國質量獎、長江質量獎等政府質量獎,爭創國際國內知名品牌,努力打造湖北品牌的影響力、美譽度和競爭力。
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企業是生力軍。
今年,三環集團與全球眾多知名汽車零部件制造商同臺競技、力拔頭籌,榮獲戴姆勒卡車與客車全球采購最佳質量供應商獎,成為唯一獲此殊榮的中國供應商。站在德國辛德爾芬根的梅賽德斯奔馳客戶中心的領獎臺上,三環集團總經理梅漢生感受到了世界頂級質量帶來的力量。“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一場硬仗。最終目的是通過調整市場供需關系,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實現企業轉型升級。”梅漢生表示,高質量發展這條道路,“三環”會堅定不移地走下去。
激活“第一動力”——
創新驅動
推動高質量發展,動力來自何方?
“核心技術、關鍵技術、國之重器必須立足于自身。”“科技攻關要摒棄幻想、靠自己。”
習近平總書記切中肯綮:創新是第一動力。要注重創新驅動發展,緊緊扭住創新這個牛鼻子。
殷殷囑托語重心長,催人奮進。
從科研工作者、企業家到政府部門負責人,肩上都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感、使命感;
在實驗室、在工廠車間、在田間地頭,創新的火花正在激情迸發。
在全球最大的溫度傳感器生產基地——華工科技高理公司,研發的新能源汽車的智能加熱控制系統和電池板智能保護控制系統,能聰明地感知外部環境并自動調節,為綠色安全駕駛保駕護航。“總書記提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是企業的‘命門’所在,我們雖然已經是全球規模最大的溫度傳感器生產商了,但創新無止境,今后將以更大力度創新。”該公司總經理聶波表示。
“在別人的墻基上砌房子,再大再漂亮也可能經不起風雨,甚至會不堪一擊。”梅漢生介紹,三環集團將加大重點新產品研發力度,推動產品向價值鏈的中高端攀升。“三環專汽公司正在和武漢氫陽公司合作,國內首臺常溫常壓氫能源物流車樣車年內有望開發出來。”
“總書記的講話,讓我們更加清醒地認識到加強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性和加快核心技術、關鍵技術研發的緊迫性。”王祺揚表示,我們要堅持發展第一要務、人才第一資源、創新第一動力,自覺摒棄過去要素投入型增長路徑依賴,緊緊扭住創新這個“牛鼻子”,切實加大核心技術、關鍵技術的自主創新和研發應用力度,在存儲芯片、高端數控機床、發動機、工業機器人、北斗導航等“短板”領域合力攻關,努力掌握更多的“企業命門”和“大國重器”,有效掌控產業發展主導權。
更乘東風踏征程。牢記囑托,湖北加滿油,鼓足勁,朝著更高質量發展奮力前行!